米芾拜石处及米公墓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院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称他“米颠”。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画山水从董源演变而来,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之作,多以烟云掩映石,意似便已”。突破了勾勒加皴的传统技法,开创独特风格。米芾知无为军时,初到官衙,见立石奇丑,石状峥嵘,甚喜,口称“石丈”,著朝服持笏便拜。此事记载于比米芾小26岁叶梦得写的《石林燕语》中。这是赏石界众人皆知的事。因为米公爱石成癖,已引起上级领导注意,有一次察使杨杰到米公守地涟水视察。杨正色对米说:“朝庭以千里郡邑付你,哪能终日弄石,不省录郡事”。米从左袖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秀,石质清润,对杨说:“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暗暗称奇,但不动声色。米将石藏入袖中,又出一石,迭嶂层峦,奇巧又胜,又纳入袖中。如此再三,米公出示鬼斧神工精巧奇美之石,又对杨说:“如此之石,安得不爱?”杨早已动心,对米说:“非得公爱,我亦爱也。”杨得石而去。米公在山东泰山有题刻“拜石”二字,刻石在山腰烈士纪念碑西南侧约30米处。米公拜过的石头还在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米公爱石,总结出“瘦、透、漏、皱”赏石标准,影响深远。米公儿孙也爱石。直到明朝,米芾后代米万钟爱石,也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米芾于崇宁三年(1104年)至大观元年(1107年)任无为知军。喜得晋人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等墨宝,珍藏于书房“宝晋斋”内。米公有一方文房雅石名“宝晋斋研山”。斋前有墨池。根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无为州志》记载:“郡厅后构小亭为游憩之所。亭前?石池。公夜坐,苦群蛙乱听,投砚止之,蛙遂寂。翌日,池水成墨色。迄今名‘墨池’。旁有石丈,即米芾具袍笏拜者。”世人为纪念米芾,在宝晋斋、墨池、石丈的基础上建米公祠。1981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墓在镇江南郊风景区,从火车站乘5路汽车到竹林站下车即可到达。山下墓道对联杯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丛林才数武宋朝郎署米家山拾级而上分4段,每段有一个约6平方米平坦水泥场地,四段分别为27、9、11、15个台阶。墓为圆形。墓前立汉白玉石碑,碑文是: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右上“1981年春日重修”,左下落款“曼珠后学启功敬题”。启功称自己是曼珠后辈学生。再往山上走,半山腰是四角纪念亭,该亭大小和无为墨池中六角投砚亭,差不多。墨池四周鲜花盛开,松柏常青,米公可以含笑九泉了。